我們的FB粉絲群: 彌勒書院粉絲群  FB社團: 彌勒辦公室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文章 - 『立志、發心、了愿』-不休息菩薩慈語

『立志、發心、了愿』-不休息菩薩慈語

[日期:2017-09-16]   作者:不休息菩薩 閱讀:

今天我藉這個機會跟你們講幾句話,勉勵勉勵,我所講的話是借用這一次在東南亞開懺悔班, 老師結合為我們出的妙訓:第一個懺悔班的妙訓是立志、第二個懺悔班 老師給我們的鼓勵是發心、第三個懺悔班 老師給我們鼓勵的是了愿。 尤其這一次在東南亞開的兩班法會,合在一起有『五常』之訓中訓,這篇是空前⋯⋯未有的,五常是仁義禮智信,這篇很妙,也很漂亮。

第一是立志!我們修道辦道應該立志做天下策一等人,既然你想做天下第一等人,就要立天下第一等志。讀書人讀了那麼多的書,為的是什麼呢?為了明理、明白做人的道理、明白一切的事理。世上眾生芸芸,大多沒有偉大的志向。只能說有一點志氣而已,求今生今世要出人頭地、富貴功名利祿、自有的環境、自有的天下、妻子兒女。他立的志氣就在這兒講求,所以最大也不過做大官、發大財,也不過是享受一世的榮華而已。像這種志向就是成功的話,也只是他自己或者他兒女享受而已,對整個世界、社會,眾生是沒有大的裨益;那麼我們既然求了道,而且對道具有信心,我們須立什麼志向?就是救世救人、以天下為己任的大志向,將來才能有大的成就,總要有理想、有目標,不可以糊里糊塗地渡過一生草草了事,糊里糊塗為了吃、為了享受。理學家張載曾講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句話雖很漂亮,但做來卻頗不簡單。在天地之間立一個中心,要怎麼立?不依靠著道,我們怎麼可以做中心,中心就是樞紐、運轉、領導,所以只有 老師師母傳道。才可以在天地之間立一個中心,做一個樞紐、運轉,為一般的眾生立一個歸向,領導他們怎麼立命,只有天命才可以領導眾生,所以『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只有靠 老師師母的天命,除了這個以外,恐怕行不通,像釋迦牟尼佛也說過:『眾生無邊誓願渡、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都是佛家修行的目標、志向及理想,而我們現在既然求了道,想要修道辦道,就願學佛、學聖人那種心志、那種理想,幫助 師尊師母救世救人大開普渡,因為現在我們是入世法,所以 老師說過:『有事建功易,無事建功難。』修道並不是消極的,真正辦道人更應該積極。我們自己的人格高尚為第一,第二要有精神,第三要有地位、身份及立場,我們如果是出世法,地位就不需要了,入世法不能沒有地位,所以此時此刻,當學生的要好好讀書,出了校門要立志好好創事業、做一個經理、做一個董事長、做一個教育界的教授、做一個領導階級,到那個時候我們有影響力,就可以帶動很多人一起修道辦道了!再說要達到聖賢救世救人的境界,惟有辦道,靠 師尊師母的天命才可以發揮我們的志向,發揮我們的理想,所以修道辦道要立大志,要做大事,要做大人。

第二是發心!發什麼心?修道辦道要學佛、要發菩提心。一心向道、求真道之心、求正覺之心,這就是所謂『菩提心』。我們知識份子應該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今天老道親、新道親都在場,新道親應發菩提心去渡化人,老道親、講師、壇主則應進一步發比菩提心還要大的心,也就是佛所發的心!無量心。所謂『無量心』就是慈、悲、喜、捨。第一是『慈無量心』。慈就是仁德心,也就是無緣大慈,不分親疏遠近,都一視同仁,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不分你我。慈無量心分為兩種:對別人!給別人快樂,使別人的身心 很滿足、很快樂、很喜歡,不對一般人起懊惱。讓他們修道辦道在精神上有所寄託,儘量講道、渡人。慈無量心對自己就是不要起嗔恨心、貪妄心,心地很慈祥,見到人就喜歡,見到人就高興,態度很親切、很和藹。第二是『悲無 量心』。也分為兩方面:對己!心裏要常發同情心,對人同情、可憐,對自己很好,很滿足自己,沒有怨恨,對環境很滿足,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怎麼樣的環境我都滿足、都高興。對人!要拔苦,別人有苦,叫他離苦得樂,可憐他救他。第三是『喜無量心』。喜就是歡喜心,對別人的善言與善行我們很高興、很喜歡,見他人成功就是我的成功。這種喜無量心是不簡單的,我們都有嫉妒心,人家成功我們就不高興,真正修道辦道,到心境很高的地步,看到人家成功,就是我的成功,這就叫做隨喜佈施。祇要人家好我就好,祇要人家高興我就高興,這是不簡單的,所以喜無量心,就是隨時隨地都喜歡、都高興。對眾生跟我自己一樣都沒有分別心。那麼最後『捨無量心』呢?『捨無量心』就是對外施捨。施捨一切,財施、法施、無畏施,對眾生有幫助的我們都要施捨,讓眾生都能樂而忘『己』。對自己忘記了,一切的一切都為了眾生,救眾生、渡眾生,讓眾生都很快樂,也就是說『捨人所不能捨,行人所不能行,忍人所不能忍。』到了這種程度,便『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也就是聖人所說的『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他心裏想的都是道,嘴裏講的都是道,身體所行的也都是道,時時刻刻都是施捨,施給眾生,能得救。要不是修道辦道,要不是靠著天命,我們想發這個心即無從發起,也沒有場合,既沒有對象,也沒有發揮的餘地。只因現在大道宏展大道普遍,我們想發菩提心就有對象,我們可以發在眾生身上去救他們。如果我們大家都發這個心來修道辦道,道場就大有前途了,尤其我們學界畢業步入社會,還可以幫助社會界,多唸幾年書就不一樣,可以講經說法、渡化眾生、可以上台講道,大家都是知識份子,可說大有前途。

第三是了愿!!志已立心也發了,我們還要了愿。立什麼愿,了什麼愿。發什麼心,要生什麼心。了愿是一輩子的事,不是三年五年,我們必須明白這一點。當初 老師講的話太好了,勉勵的話,我們用都用不完。了愿按這一項項去修去做,就可以成功了。了愿要始終如一、精誠貫注、專一不移、貫徹到底,拳拳服膺,必須具有奉獻的赤誠,自強不息和犧牲的決心。所以我們替天行道,報恩了愿,必須依照修道應守之法則,遵祖祖相傳之規,依師師相授之法,以天命為重,以佛法為尊,以普渡為心,以善言為寶,以賢才為命,以規戒為法,尊師要敬,重道要誠,佛規要嚴,道念要真,志向要高,齋戒要精,行持要好,榜樣要正,度量要廣,品行要端,處世要公,八德要守,五常要行,有過要改,天恩要報,誓愿要了,敬上愛下,忍讓謙恭,任勞任怨,捨己為人,抱道奉行,實心懺悔,照此而行,修道可成矣。了愿就是要尊師重道, 老祖師講的這些話,我們常常說,不僅須記住,還要誠心奉行。要先立志,其次發心,然後再了愿。所以了愿,始終如一,必須精誠貫注,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最主要的就是專一不疑,什麼事都要專一,不宜有疑,修道要修一輩子,辦道要辦一輩子,追隨金線要追隨一輩子,才會成功。我們對道要拳拳服膺,並有犧牲奉獻的至誠,如果沒有至誠、自強不息,也不會成功。我們想報恩了愿,替天行道,必須依著 老祖師所訂的法則,從前人、點傳師、講師、壇主至一般道親,若想修道,都應該遵守以下的法則:遵祖祖相傳之規,依師師相授之法,代代相授,脈脈相傳,承先啟後,繼往開來。每一代祖師都有他修行的法門,現在天道正值大開普渡之際, 老師、師母也有法門,就是聖人所說的八條綱目『物格、知致、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 所以修道要遵天命,聖人說過『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不畏也。你真正修道,有德性者謂之大人,有德性者要尊重天命,尊重 師尊、師母的天命,要不是天命可貴,我們道不能傳到今天,不能夠有這麼多人都向道。天命是原動力、吸引力,就好比磁鐵一樣吸住那麼多,其帶動力跟宗教不一樣。以佛法為尊:我們修道有佛法,就是 老師、師母所訂的法則,也就是佛規。以普渡為心: 老師、師母他們老人家的心,也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要大開普渡,渡盡天下眾生;以善言為寶:不管是 老師、老前人、前人、點傳師、講師所講的好話、善言都要當做寶,所謂『得一善則拳拳服膺 』,就如夏禹聞善言則拜。以賢才為命:修道辦道沒有人才是辦不了的,有了後學,要好好培養他,照顧他,把他當成生命一樣;我們修道辦道要守規戒:佛家的皈戒——三皈五戒、儒家的皈戒——三省四勿,我們『道』也有皈戒就是三清四正;尊師要敬:誠於中形於外,尊重 老師、師母、老前人;重道要誠:誠心誠意、誠心把守;佛規要嚴:我們在道場,不能馬馬虎虎,自己須嚴格要求自己;道念要真:心裏道念、道心要真,不能虛假,時時刻刻要誠真; 志向要高:時時持大志。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