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FB粉絲群: 彌勒書院粉絲群  FB社團: 彌勒辦公室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文章 - 【典範】白水老人韓雨霖行誼(福山鄧經理述)

【典範】白水老人韓雨霖行誼(福山鄧經理述)

[日期:2017-10-22]   作者:福山鄧經理 閱讀:

大概是講多了吧,因為到每一道場去講老前人行誼時,一提到老前人三個字,當場道場的點傳師就會紅著眼框,剛剛後學坐在那裡聽陳講師介紹的時候,也自己不自禁地紅起眼框,終究跟著老前人二、三十年,老前人走了總是很捨不得,一個人走了即使很捨不得也得捨,為什麼會對老前人有那麼深的懷念?老前人與大家與一般人不同,雖然現在老前人離開我們七年多,可是每一個道場時時都在提老前人,因為這是一種追思也是一種飲水思源,一個道場能夠做好飲水思源,它的承上啟下一定是做的很好,那麼這個道場一定是生命力很強,後學昨天也去了木柵的天恩宮,就是祁前人〈至德大帝〉那裡的壇主班,他們每年開一次壇主班,每年一定會找有關於老前人的題目來講,昨天他們是選《老前人的叮嚀語》,為什麼他們每一次都要提?因為他們深怕老前人離我們時間久了,大家漸漸地淡忘,甚至後來的後起之秀對老前人不熟悉,不懂、不知道老前人這麼高這麼大的德行,所以他們每一次的壇主講師班一定會排一節有關於老前人的題目來提一提老前人,那麼當然由他們自己的點傳師來講就很貼切,但因為點傳師們為了讓我們與他們的壇主講師結緣,所以每年幾乎都是請福山的點傳師去跟他們講這堂課,今天幾位負責的點傳師、講師也說了我們都是道場的精英,有的也許對老前人很熟,是比較早期的道親,有的也許沒見過面,甚至沒有什麼印象。後學有一種感覺,我們彰化道場算是成化大仙、羽化真君開創下來,應該是跟老前人、前人很密切,因為地緣的關係尤其福山是羽化真君跟楊仲京點傳師幫忙找來的地,所以彰化道場一些比較老的道親都曾經到福山幫忙,挖地基、蓋房子、搬土、拔草,應該對老前人有非常深的感情,但是以我這樣子走過來,我們好像跟老前人很淡,說實在走到哪裡很少聽到有人提到老前人的德行,我敢這麼說,那這樣子下去不是說我們只遵從一個偶像,而是一種追思飲水思源的的觀念很淡薄,這是道場非常危險的一個地方,因為孔老夫子在《中庸》裡有一句話,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則也。」你對這一個人要盡孝心,對這一個人的遵從,是要繼志、述事,那我們繼志繼了幾分?這個我們要自己考慮,另外在述事方面,我們很少聽到,然而,後學常常要到別的道場去講課,來接後學的講師前賢們一路在車上講的都是老前人、他們前人怎麼樣犧牲培養他們,點傳師怎麼樣用心,講的都是這個,這是我們道場的講師要學的,這是在怖前賢的德,當我們在講道場辦的這麼好,他們一定推功,說這是當時前人在的時候是如何如何,現在點傳師在的時候是怎樣怎樣,一路就是提這個,如果要去講有關老前人的行誼,他們就會問一些他們不知道或是聽說而要求證的事情,到那裡幾乎都是這樣子,而我們可能是人家說的:「近廟輕神。」〈台語〉,因為太近,因為住在福山的人都是彰化道場的人,都是自己人,所以沒什麼好問也沒什麼好談,所以我們到哪裡去都很少聽到在講述關於老前人怎樣怎樣,請問在場的各位你們有常常想到老前人,常常講述老前人嗎?很少。有的人可能藏在心中,對於老前人的那一分感恩追思藏在心中,但是,不說出來後面的後學怎麼知道老前人的行誼,所以老前人常常提師尊師母,我們從來沒見過師尊師母,為什麼我們知道師尊師母的行誼?老前人、各位前人常常有意無意上課前後就是提這個,所以我們當講師要做一個傳承,老前人在叮嚀語裡說了一句話:「孔老夫子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學而不厭就是承上,誨人不倦就是啟下,我們要承上啟下。你必須把前賢的大德好好地傳承下去,好好的承接下來然後再傳承下去,這就是啟下。」這是老前人對承上啟下做的一個很好的詮釋,我們講的承上啟下不是只有面對著這位是點傳師或前賢而已,而是要真正的從精神上去傳承,把它承接下來,然後傳承出去,這才叫做承上啟下。這些話都是後學有感而發。今天或許後學會很盡性地一直談,但是有一些話後學只講給你們聽,當你們在傳題時有一些話要經過篩選,還要看聽講者的程度,例如後學要到小天使班、青少年班、高中班、學界、長青班、崇德學院各種班都要講,但都一樣嗎?後學會盡量地講,你們聽了之後,要依程度的不同而講述適合的部分,不是捏造而是要清楚你所要啟發他們的是什麼,然後選擇性的講,我們就是要藉著老前人的精神來啟發後進,這才是重點。

「有德者何以知之,觀其在世,亦服眾望,近者說,遠者來,觀其既默,德業遠播,聖名日彰。」怎麼說老前人的大德?老前人還在世的時候,不論到哪裡無不受到尊敬,到那個道場道務無不宏展,就算老前人已經八十多歲、九十多歲,國外道場還是一再請老前人去,為什麼?因為只要老前人去一趟,那個道場就有了新生命,前賢來到福山見老前人,聽了老前人的幾句話就大發心,這是為什麼?因為大德所在。為什麼能大德,因為老前人的存心跟天一樣,存著一顆天心完全沒有一點私心,沒有自我,完全想的就是眾生。一個人的成就一定是歷經坎坷,老前人的一生真的是苦難的一生,老前人出生時遇到戰亂,十幾歲將要成年時就開始工作,老前人有一種負責任的精神,一個負責任的人不論他是在家庭在事業還是在道場他都是負責任到底,各位前賢你們認為對不對?一個負責任的人他是個性使然,所以他到哪裡都會負責任,如果有選擇性的負責任就太突兀了,老前人就是一個非常負責任的人,老前人在工作時負責任,進入道場後也是負責任到底,老前人是素位而行,每個人都會處於不同的階段,當講師的就有講師該做的事,老前人身為一道的道長,若他還像我們一樣一個一個人去找、一個一個班去盯,那他就不是老前人就不是一道的道長,老前人在每一個階段都把自己的角色扮演的非常得體、成功,這就是老前人。老前人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苦難,當時來到台灣辦道的人總共有二十一位,也不少,但是經過一年,大陸淪陷,那時候真的很苦,老前人剛到台灣時帶了幾個年經小伙子,都是十幾歲還沒二十歲,就像老前人的兒子,韓經理在民國三十七年時才十七歲,韓經理他們幾個弟兄都是十五、十六、十七歲,當時在大陸的三才是乾道,老前人的大兒子也是三才,所以他們來到台灣是要擔任三才,來到台灣時才十幾歲,經過了幾年,到了適婚年齡就會考慮到自己的家庭、事業,因此有幾個跟著老前人來的人,就很理直氣壯的跟老前人抱怨,是你帶我們來的你就要替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工作負責,在大陸淪陷後,老前人要負責照顧二十幾個人的食衣住行還要開創道務,光是這一點,大家可以想想老前人心理的掙扎有多重,然而這些小伙子的抱怨老前人也是接受了,老前人也是想辦法給他們錢去做事業,現在他們都不在道場了,老前人也沒有怨過什麼,老前人受了這麼多的苦沒有一句怨言,在日記中只有感恩,只有自我反省─人事上會有這些不圓滿全是我的福淺、命薄啊!我的能力不足、德性不夠啊!

之後,開放大陸人士可以來台灣,老前人的兒女來到台灣,第一次來台灣的老前人的兒女在大陸時對老前人的看法是老前人去到台灣享受,讓媽媽和我們在大陸這邊受苦,老前人的兒女來台灣的期間,在福山住了二夜後,老前人帶著他們到埔里天元佛院走走看看,當天就住在天元佛院,一個小女兒指著老前人說:「你好沒有良心!你知道嗎?你知道媽媽跟我們在大陸受了多少苦,好阿!你在這邊住那麼大的房子,走到哪裡大家都那麼的尊敬你,你把我們放著不管我們。」當時老前人是什麼反應,他一句話也沒說,只有默默地承受,沒有講一句話來辯駁。老前人為了成就我們大家,一個人默默承受家人對他的不諒解以及抱怨,老前人當然可以理解家人的想法,老前人從來不去辯駁。後來,老前人的兒女再來到台灣,各道場因感恩於老前人,因此也對老前人的兒女非常恭敬,帶著老前人的兒女到處看看熱情地招呼他們,等到他們走完了一圈後,他們的印像改變了。在老前人歸空的祭典上,由大兒子所唸的祭文我們知道他們對老前人的看法已大大地轉變,了解我爸爸是為了眾生才犧牲我們,現在他是成功的,他是為了眾生才犧牲小我完成大我。老前人從來不去說這些,是我們看見,內心去體會的。一個人的德性如果沒有經過磨練困難,等到我們老了就沒有什麼深厚的回憶,因為過的很平淡,但是就是因為老前人經歷了很多的磨難,一位邵講師常講“能者多勞”,把它倒過來就是“勞者多能”,老前人就是那麼地辛苦所以可以任何大小事情都無所不能,那麼以上就是老前人的梗概。

各位前賢都去過福山嗎?有沒有注意到供奉老前人牌位那裡的那一幅對聯「尊師重道繼聖脈,克己復禮心如風。」這是將老前人一生犧牲奉獻的精神用一幅對聯簡單地表現出來,這是在當時老前人歸空後,國內外的點傳師開會要如何用簡單幾個字將老前人一生的精神描寫出來,經過大家的集思廣義於是決定用了這一幅對聯。「尊師重道」一個人修道辦道尊師重道最重要,也是老前人一生的精神所在,「克己復禮」就是修,這一幅對聯一句是辦一句是修,在辦道的精神上要尊師重道,師尊不在了,師母沒有出來,老前人這麼辛苦代理著師母,就是「繼聖脈」。克己復禮是自己內在的涵養,「心如風」老前人常常跟我們說的就是聖賢之言孔孟之言,無非都是入世法,老前人常說修道沒有什麼特別,就在日用尋常間,因為現在我們是儒教收圓,不同於過去的紅陽時期,講的是出家、敲打、戒律,現在則是要以入世法,就是應對進退、待人處世、在我們面對所有的事情時如何去圓滿,所以我們說真正當代的修士是要圓滿自己、圓滿人生,這就是儒教的修持法,老前人也一直在闡述這一些,所以老前人的對聯就是「尊師重道繼聖脈,克己復禮心如風」。

今天後學列了幾個重點,第一是尊師重道,我門常常在講尊師重道,因為修道辦道不知要尊師重道,就不知在修什麼了,但是我們對尊師重道的認知與老前人的認知實際上可能會有一點的差距,老前人的尊師是尊從師尊師母的天命為第一,所以在道務辦開後,老前人一直讚嘆師尊師母的天命,尤其對一些覺得自己辦的不錯了不得的人,老前人就會特別的跟他說,要不是師尊師母的天命可畏阿,人辦什麼,你以為是人的能力阿?!這就是在提醒別忽略了沒有師尊師母的天命,人多行都不行阿,天命可畏,人只是盡心,沒有了天命的可貴人盡心也都是白盡心,老前人就是非常地肯定這一點,所以師母的一句話讓老前人改變來到台灣,從此改變了整個世界的道務,各位前賢有沒有想過一點,老前人沒有來到台灣,今天的道務絕對不是這樣,所以這是老天的意思老天的慈悲,也是老前人尊師的一個結果。就是師母的一句話要老前人來到台灣〈本來要去西安〉,老前人也常講當時師母要我們來台灣,老前人想台灣是個不毛之地去了怎麼辦,師母對老前人說台灣有很多有緣的眾生,去了台灣要是十年道務辦不開,你就回來說我的天命是假的,你知道嗎?師母用天命跟老前人賭來台灣辦道,各位前賢由這一點可以知道我們能生長在台灣是多麼不容易,也由此可見老前人的那種尊師就是尊天命。不只在天命上,老前人對師尊師母所有的一切事務都相當關心照顧,老前人對老師的家庭也都照顧地相當好,逢年過節就是到老師的家去過節,對老師的家照顧的無微不至,老前人的兒子來到台灣,三兒子〈老前人對三兒子非常疼愛,個子小小一樣精明能幹〉看到有客人來,我們在旁邊招待的時候,等客人走了,他說當時我們在天津我老爸使一個眼色我們就要知道做什麼,像你們說了還不明白,這就是我們差的地方,所以你看老前人的要求多嚴格,老前人也把他的兒女帶到天津去受訓,去學習做招待、各項事務,在旁邊幫忙只要使一個眼色就要知道要做什麼,像我們說了還不明白這就是我們駑鈍的地方,以上這一些都是老前人尊師的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怎麼尊師呢?老前人吃的、用的都不敢逾越而且一定提到老師,這就是後學剛剛提到的「述事」,老前人一定時常地在提這是師尊師母所教的所告訴我們的,另外,人家買車老前人不敢坐,除了民國六十四年許□□點傳師來到福山,人家送了一部裕隆1200CC墨綠色的中古小車,老前人就接受,因為當時都是由陳圓和、廖萬永兩位講師擔任老前人的司機,哪裡有法會、有事都是由兩位講師接送,後來道親想這樣不方便就送給老前人一部車,這部車一直開到民國六十八年,因十大建設完成經濟發展了道務也發展了,所以常常要南北跑,有一個住台中老前人三民路的隔壁的老道親,他家正好剛買了一部標致504的車,他看到老前人常常要這樣在高速公路南北跑,很辛苦也很危險,於是他把車開到福山要把車送給老前人,結果老前人把車停在停車場停了好幾個月,每次走出去看到車就唸,這些人阿真是太浪費了,我有車就好了就不得了了還給我好的車,你們不想想當初師尊師母辦道時是怎麼樣,老前人講的想的都是師尊師母當初辦道是怎麼樣。時代不同做法不同,但是那一種追思念舊老前人都沒有改變,不是說老前人一成不變,而是老前人的那一份心時常想到師尊師母受苦,想到我們有的用就太享受了,後來是祁前人來後學們偷偷跟祁前人說老前人常常在唸那部車,祁前人當時反應很快就懂了,在當時各位前人都沒有車,祁前人就去跟老前人講:「您老慈悲阿,您老有兩部車後學沒有車。」老前人就說:「好阿,那台墨綠色的車給你。」就這樣擺平了,所以現在那台墨綠色的車擺在天恩宮,作祁前人的紀念車,那部標致就擺在福山作老前人的紀念車。不只用車、用任何東西,以及不論到哪裡的落成安座請老前人吃飯,因為是喜事所以都是筵席菜,菜都是一盤一盤的,菜一端出來老前人看到那麼大盤,就說:「走!我們回福山吃。」老前人是這樣不願意逾越,一位對書法有深入研究的謝寶同經理說:「看老前人的字,一位大德者在尊師上連寫書法都鋒芒不露。」所以老前人在一切的言談舉止所有思想都是尊師所在。不論到哪裡老前人吃的都不敢逾越,在福山老前人都吃的很簡單,新水藍碧霞的公公陳壇主在老前人歸空後去福山跟後學說:「鄧經理你們很厲害呀,能住在這邊,住這麼久阿,老前人還在的時候有一次我來福山,老前人慈悲留我在這邊吃一餐飯,說實在那樣我偶而吃一餐是可以,但要我住在這邊常常那樣吃我實在受不了。」我說:「為什麼?」陳壇主說:「在現在這個時代已經沒有人會那樣吃。」老前人吃的很簡單,為的是怎麼樣?不能逾越。老前人常常提老祖師那個時代是一飯一菜,師尊師母的時代比較進步了,是一飯兩菜,我們現在一飯三菜夠了你還要加,福山是三樣菜一個湯,如果有道親要去,老前人會去交代今天有誰要來,多做一樣菜,在福山來說最豐盛的就是梅花餐,這些都是老前人不改變的。在福山有一個四合院,老前人的舊房間在那裡,在四合院還沒蓋之前,老前人根本就沒有一個固定的房間,去工作的時候,老前人是工頭我們是工人,在中午吃飽飯後我們工人就休息一下,老前人也就躺在他的躺椅上稍作休息,等一下大家開始工作,老前人也一樣開始工作。後來在民國七十八年,老前人八十九歲,我們要蓋旁邊這個廂房的時候,也是老前人新的房間,謝老葉經理跟大家說老前人年紀大了上個廁所不方便,因為原本在福山要經過佛堂的台階再走一段路,才能到浴室才有衛浴設備,所以老前人在民國七十五年因為下雨走那一段路而摔斷大腿骨,因此謝經理在我們要蓋新的廂房時,就提議幫老前人蓋一個比較寬敞而且有衛浴設備的套房,結果我們去跟老前人報告,老前人罵我們:「你們這些人,我已經有這個房子。」結果又提起師尊師母然後說了一句很重的話:「如果你們要這麼做,你們會害我讓人家說我欺師滅祖。」這句話重不重?這是一句很重的話,住的超過住的很好叫做欺師滅祖,那麼我們該怎麼辦呢?後來我們將我們內心的話說出來:「您老慈悲,我們都很擔心,您老又不喜歡人家服侍,旁邊又不讓人家跟,萬一下雨您老再摔倒一次,我們怎麼對天下蒼生交代。」因為老前人一向從不讓人服務,能夠自己做的事情一定是自己做,連洗衣服都要自己,什麼事情都要自己,因此我們也說了重話─怎麼對天下蒼生交代,結果老前人想想也對,如果沒有摔那一次這句話可能就行不通了,因為摔過一次知道很苦而且經過幾年如果再摔一次那就不得了,老前人想想於是說:「那你們要怎麼做就怎麼做吧!」是因為這樣才有現在那間有衛浴設備的房間,所以這一些都是在於不敢逾越。

在傳承的方面也是尊師的一環,在民國六十年買了福山那塊地,其實當時經濟還很苦,道務也不像現在,但是老前人為了後續的工作,就是為了師尊師母,最初的目的就是準備師母的百年之後,師母是六十四年歸空,在六十年時師母還在,但是年紀大了身體已經不是很好,其他組線的前人常常提醒老前人,認為是老前人接師母來台灣的,所以這些工作要由老前人負責,於是有事弟子服其勞,老前人就交代羽化真君和楊點傳師去找地,結果就找到福山那一塊地,現在看到很多人都到那裡去運動,風景很好空氣也很好,但是當時我們去看的時候,根本就是一塊不毛之地,整個都是茅草,當初買這塊地就是準備師母百年之後要用,聽到這裡,各位前賢或許會有疑問,結果並沒有這麼做阿,師母並沒有葬在那裡阿,身為一代聖人怎麼做一定會有他的考量和原因,在當時民國六十四年師母歸空,連我們住在福山都不知道師母當天歸空,師母沒有葬在福山應該是考量在當時道還沒有明朗,告訴大家師母的墓是在大溪,我們跟老前人去過,在福山地理最好的就是現在老前人葬的地方,那裡原本是準備要葬師母,這是老前人為師母盡的一份心。買了地的隔年,就是民國六十一年就在那邊蓋祖師祠,後學也就是在那一年去到福山,也常常聽到老前人這樣說:「台灣的這些道親不容易阿,求了道就信,發心的人很多而且都非常的虔誠。」老前人認為這都是祖上有德根基深厚,老前人就提到如果不做一個俱紀念性的,將來老前人自己走了,一個一個從大陸來的前人也年紀大回天交旨了,我們這一群後學要怎麼辦,所以老前人說:「我在這裡蓋一個祖師祠,將來世世代代大家有一個追根尋祖的地方。」這是老前人在預先就想好的並且有這樣的立場和在這樣的階段下所完成的事,老前人這也是在做承上啟下。其實當老前人還在的時候,我們對於這一點的感受不深,但是在老前人歸空後,這一點感受就很深,因為老前人在的時候大家來到福山還可以見到老前人這位大德者,但是歸空後,大家來到福山拜拜祖師然後追念老前人,加深了一種追本溯源的意味,尤其是從國外道場回來,不管行程有多緊湊一定排時間來到福山,因為就像是謁靈要祭拜老前人,這就是祖師祠發揮的追思的功能。後學在福山看過各道場各佛堂一團一團不下幾百次,哪一團最恭敬我們會稍微比較,我們發現彰化道場在追思和誠敬的意味很淡,各位前賢我們在帶人不管帶到哪裡一定要將你所要成全的目標意義講出來,例如今天帶道親到福山主要的意義是什麼?一定要在行程前後的操持將意義拉出來講,後學舉一些最好的例子,黃金昌點傳師還有靈隱寺每一個點傳師所帶的都很好,他們會在遊覽車上就放老前人的追思錄影帶,在操持的時候就會講老前人一生的奉獻、辛苦、德行,下了遊覽車就先在大門口集合,點傳師就先叮嚀住在這邊的都是跟著老前人幾十年的前賢,現在老前人不在了,各位前賢還是在這邊迎來送往服務大家,所以等一下見到每一位前賢,我們都要以一顆恭敬的心跟大家問候,然後到祖師祠獻供,老前人墓前獻供、叩頭,黃點傳師每一次帶的每一批,七年多來都是獻供、叩頭然後再唱那四首追思歌,唱完四首追思歌每一個人都淚流滿面,你看到那一種情景,就想到老前人沒白修阿。後學常在說常在想我們身為一個講師我們都有責任必須去負責,今天你要帶道親去郊遊,不是去湊熱鬧玩耍後就回來,你要清楚知道目的然後一定要達成,在操持時將意義做前後的貫穿講出來,讓去參加的道親能夠感受,所以做每一件事你一定要想到它的結果目標,不要認為這樣做太有為,要以無為的心做有為的事,如果連這一些你都要無為,那麼就無法達成我們要成全人的目的,所謂的有為不是要去得到什麼而是要去救他,是借力使力,因為平常我們都只是在描述,你到了那個地方可以借景思人,借著那個場景來成全,藉著那個氣氛來做貫穿,這樣我們可以省很多力氣,甚至可以借人,這叫做借力使力。這也是老前人說的修道要傳統化,辦道成全人要現代化,所以你就要去想要怎麼樣才能達到最有效的成全。

後學常常講到因為日本人有一種民族優越感,要渡日本人不簡單,所以到日本辦道會有一點辛苦,但是因為我們發一崇德道場是當地人渡當地人所以沒問題,日本人在辦道方面就有異於他們的優越感,日本的高村點傳師每一年來台灣好幾次,每次一定抽空到福山祭拜老前人,每次一定到老前人墳前上香、叩頭然後用日文唸三遍心經,唸完後也是淚流滿面,叩頭完起來後一定跟旁邊的招待人員說,老前人來到台灣辦道很辛苦又將道傳到國外,並且第一個就是傳到日本,我們很感謝老前人,老前人是救了我們的靈性,所以只要來到台灣不管多忙我一定要來叩謝老前人,這一點就是日本道親不一樣的地方,他們可以卸下他們的民族優越感,然後平等、了解地去感恩一個人。

另外在「重道」方面,老前人對重聖輕凡、捨身辦道跟我們的看法也不一樣,老前人從求道、仙佛撥轉到捨身辦道都是展現相當大的勇氣,有一次老前人到明善寺大專班畢班,老前人看到名冊都蓋重聖輕凡、財法雙施,結果老前人唸點傳師、講師:「你們騙人啊!他們都是學生怎麼叫他們重聖輕凡、財法雙施,你們以為重聖輕凡是怎麼樣?財法雙施是怎麼樣?是財產也不要生命也不要!你叫他們要怎麼做阿!」我們總是把立愿看的很輕,然後隨便立一立,隨便做一做甚至不做也沒關係,老前人可不是這樣!財法雙施是把財、把身都捨了,那要捨在哪裡?捨在家裡嗎?老前人說:「捨身辦道就要像我這樣,家也不要事業也不要了!」所以這一切都需要相當大的勇氣。我們現在每個人都這麼做了嗎?就是因為我們做不到才突顯老前人以及各位前人修辦道精神的不同。老前人以及各位前人對愿立的認真,就是時時提醒著我們立了愿就要了愿。

「尊師」與「重道」是離不開,重道是要發揚師尊師母的天命,老前人來到台灣開荒闡道就是一種重道的表現,一直到老前人年齡較長身體狀況不是很好時,仍然為道忘驅,讓我們深深感受到那才是真正的重道的表現。老前人在歸空前的一、兩年,聲音都是沙啞的,一開始後學覺得聲音沙啞沒有什麼,有一年後學從尼泊爾回來,隔天完全沒有聲音,因為出國所以課都排在回國後,用沙啞的聲音講課好累呀!當後學講完就哭出來了!不是因為累而哭的,而是因為感受到老前人的那種精神,當時老前人在聲音沙啞時完全沒有推託過,醫生告訴老前人時間要控制一下,最好不要超過半點鐘,老前人很不高興說:「你不知道我來台灣做什麼的呀!你叫我不要講話那我要幹什麼?」只要有道親來到福山,我們在老前人上台前都會提醒一下老前人,老前人也會點點頭,但是上台後就忘了,老前人是拼了老命在講,老前人說:「道這麼寶貴,我怎麼可以不講,大家只是這樣子,若屯若無。」老前人是恨鐵不成鋼,一上台就講,下了台很累呀!後學們向老前人說:「您老慈悲,有點傳師在,您老勉勵勉勵後,就讓點傳師們去講。」老前人說:「我們修道不是要慈悲嗎?怎麼可以吝嗇!」各位前賢想想我們有沒有吝嗇過,道這麼好,我們不去講不就是吝嗇嗎?

在民國八十三年去了模里西斯路過馬來西亞,因為老前人非常難得到國外道場,當地點傳師們趕快聯絡了很多道親回來,後來知道老前人聲音沙啞,當地點傳師對老前人說:「您老慈悲,後學們不知道您老聲音沙啞,等一下您老上台給大家鼓勵鼓勵就好,後續就由我門來講。」老前人說:「你們還年輕阿,你們有的是時間,我已經九十幾歲了,我說不定就剩分剩秒,你們去講是盡你們的心,我去講是盡我的心。」這是在感觸人生無常,只要老前人一口氣在就是要盡心,從這裡我們就可看出老前人重道的精神,是隨時隨地盡自己的一份心。

再來是老前人「時時感恩」的精神,一個人如果能時時存著感恩,那麼他的心境一定是非常豁達。老前人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經歷過那麼多的考驗、不順,但是在日記上老前人從來沒有提過一句話,後學常會拿我們與老前人稍做比較,我們在遇到一件事原本是幫我們忙的人,結果卻把事情變的更不順,我們就會怪罪他人,把責任推向他人,老前人從來不會這樣,只有感恩!當時跟老前人來台灣那些理直氣壯的人,老前人把事情安排好,還是只有感恩,老前人被關,也還是只有感恩。當時人才缺乏,只要有人才出現,老前人就在日記上寫著─感謝天恩師德啊!老前人對人才的難得也非常的感恩。老前人的兒女來到台灣因為不能直飛所以必須經過香港,受到香港和台灣各位點傳師、道親盡心的招待,順利、安全的送達北京,老前人也在日記上寫著─我的家人無功無德,來到台灣受到大家這樣盡心完善的招呼,去到香港又受到誰、誰、誰的招待,我無以回報。以老前人這樣一位老前人輩,他的兒女受到後學們這樣的招待,是我們應該做的,但是老前人寫著這種恩德我無以回報,我只有每天早晚多叩頭求老天慈悲保佑大家平安,以謝謝大家。我們遇到順境心存感恩是常理,但是遇到逆境還是心存感恩那才不得了,老前人就是時時心存感恩不論順境或逆境,並且是由衷的感恩認為一切就是上天給我們最好的撥轉、最好的安排。有一次老前人說:「我們要特別感謝警察。」後學愣在那裡問老前人:「當初我們辦道到哪裡警察就跟到哪裡,為什麼我們要特別感謝警察?」老前人說:「警察維護秩序保護大家安全這些都是他們分內之事。我們辦道到哪裡警察就跟到哪裡,所以想做壞事的人都不敢來,因此來求道的人都很老實都是好人,住佛堂的人都很安全啊!」所以由此知道感謝跟抱怨一念之間,所以很多事情我們必須轉念,學習老前人那種時存感恩的精神,那我們就圓滿了。

再來是老前人的「處事圓融」,讓大家不起對待。有一次因為泰國蘇臘的孔廟要落成安座,有一位點傳師跟大家的做法不一樣,有一點不圓滿,因此其他點傳師準備要跟老前人報告,老前人都只是靜靜的聽,點傳師們講完之後老前人轉過身對著我們台灣的點傳師、講師說:「你們盡說人家不好,人家辦道辦了一大片,你們盡說你自己好,你們辦的道在哪裡?」當時那位點傳師不在場,老前人最不喜歡在人背後說是非,而老前人對老道親雖沒有過在人前稱讚,但老前人會在事後稱讚,有一次道親帶了水果到福山來,老前人當場說:「你們真是浪費,叫你別買你盡買,真是浪費。」等到老前人慈悲完,道親走了,老前人說:「趕快把水果拿去獻供,眾生的錢阿,要不是道這麼寶貴,人家不會往我們這拿水果來的,好好的收著,等道親來在請大家吃。」後學們問老前人:「為什麼當時說人家浪費?」老前人說:「如果稱讚人家東西好不是在跟人家要東西嗎!」因為以老前人的立場,道親不知道老前人喜歡什麼,要是老前人說好、喜歡,那麼道親不就會一再拿來,所以老前人才會這麼說。在民國六十九年當時因為大考,道親會跟老前人說誰不好之類的話,老前人就會說:「你說你點傳師不好,那父母親不好,那你要更好,才顯出你好。」如果有前賢說後學們不好之類的話,老前人就會說:「後學們全跟你學的,你現在盡說他不好,那你現在說說你自己…」話還沒說完,點傳師就感到不好意思了。老前人都把前賢後學們的抱怨解開了,讓大家不起對待,讓大家迴光返照、自我反省,因為不論說誰對誰錯,都會讓人起對待心,唯有讓人去迴光返照、自我反省,才會放下。老前人不是從問題本身去解決問題,而是從問題的根本,讓我們去迴光返照、自我反省,這才是有智慧的地方。有道親到福山來道親要回去時,老前人會先請大家辭駕,然後在送給大家一人一顆蘋果,祝大家平安,如果遊覽車是在大門口外,老前人還會親自送到大門口,另外中秋節時還可以拿到月餅,並且月餅的內餡都是由老前人親手調配,後來老前人歸空後,我們點傳師在想要不要做月餅,怕做了沒有人來,不做又沒有東西讓人家帶回去,老前人來結緣時,就說月餅要繼續做,蘋果也要繼續送給大家,點傳師當場都哭了,因為感受到老前人對大家、對道親的那一份心,老前人常說不一定要一直講課才能成全道親,藉著人、事、物都是在成全人。老前人的記憶非常好,有道親來老前人就會問誰誰誰現在如何?如果知道道親生病身體不舒服,要回去時老前人一定趕快找供果、東西讓道親帶回去送給給這位道親。老前人把道真正融入於日常的一言一行當中,對每一位道親都沒有分別對待,每個後學都是老前人的後學,都是老前人的心肝。

人不磨練,不成才,對於將來要擔大任的人,老前人會更加嚴格,老前人對點傳師、講師或是舊道親都會說比較嚴厲的話,那是在造就我們,老前人在福山教授拳法時,有一位三才架式很好,老前人就特別要求他,只要他缺席一次老前人就會唸,並且要求他早晚都要練習一個小時,這位三才常常覺得壓力很大,因為事情很多,就會哭著覺得為什麼別人缺席一次沒關係,他還要多練習一個小時,老前人為什麼對他特別嚴格,後來,老前人住院,三才事情辦完從國外趕回來,老前人就對他語重心長的說:「我把所有的拳、劍、刀法都交給你,你要好好的傳下去,十年、二十年後你一定出名,我那一把寶劍就送給你做紀念。」三才當場哭了昏過去,除了回來看到老前人在病床上覺得很難過,另外因為知道了老前人當時對他特別嚴厲的苦心,與他之前誤會老前人這樣的用心差距太大,才傷心的哭出來昏了過去。人都要經過磨練才能成才,接受磨練的過程一定很苦,我們在接受歷練的過程要去體會他人的苦心,不要埋怨,這樣才能成長,造就自己。

老前人的「精進好學」就像後學提到的勞者多能,因此老前人可以是無所不能,不論讀書、做任何事老前人都非常精進,所以老前人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拳、劍、刀法就不用說,老前人還會自己做衣服、理頭髮、扎針、治病、開藥、看面相等等,老前人也懂天文地理,但是老前人卻不輕易顯露也不隨便賣弄。有一回前賢送了一套書「改變歷史的故事」到福山,這套書是在敘述朝代的變遷是由於哪一位關鍵人物做了哪些事情的關係,老前人很快看完一本,後學就跟老前人借來看,過了一個月,後學看完要拿回去還給老前人時,老前人已經把整套書其餘的二十五本看完,每一本都是七、八百頁,為什麼老前人能這麼快讀完,因為老前人對歷史很熟,那為什麼老前人對歷史那麼了解,因為老前人常常在讀。老前人看電視只看新聞報告,並且早、午、晚都看,因此老前人能夠清楚知道現代社會的脈動,老前人的思想也不落伍非常先進可以接受新的東西,所以老前人能夠懂這麼多,就是因為事事關心。

國內外道場的道務資料、開壇訓文都會送到福山來,老前人一篇一篇完整認真地看完,後學們到老前人的房間,老前人就說:「你們盡不看訓文,老天的意思你們就盡不懂阿!」因此,老前人能夠深刻體會老天、仙佛的心意。老前人還會天文地理,有一次後學到新竹的仁和佛院講課,那裡的點傳師跟後學說,當時要蓋佛院時,請老前人來看,老前人就指示點傳師要把面向轉九十度,點傳師就說:「好在有老前人的指示,若照原先預定的方向蓋,現在前面人家蓋大樓整個都被擋住看不出去了,聽從老前人的指示後,現在這一面因為禁止蓋大樓,所以永遠都可以一望無際。」點傳師又提到老前人離開時還說:「人家用羅盤看地理,我用靈感。」為什麼靈感能這麼「靈」?因為存心所以能格天地,因為一份至誠所以能這麼靈驗。老前人還會看面相、手相,但卻不輕易顯露,老前人住院時,醫院上下都對老前人百般照顧,有一回護理長巡房時,看到老前人好像心情不好,就逗著老前人說:「聽說您會相命,請您幫我看看。」老前人一開始不理她,後來禁不起一再的請求,老前人就把手拿來一看,對她說:「你好命啊!」護理長有點失望說:「聽說您很會看,怎麼只說我好命?」老前人說:「其實人的命不用看,心好命就好。」護理長滿心歡喜的說:「原來是這樣阿,那以後我要到您住的地方跟您學道。」老前人還會自己做衣服、理頭髮,老前人到台灣從沒有上過理髮廳,起初由三才用剃頭刀幫老前人整理,後來改用電動的,有一回當天要辦事,一早到房裡向老前人請安,發現老前人頭髮後面多了一撮,後學就問:「老前人昨晚是誰幫您理頭髮的?」老前人說:「我自己阿,頭髮長了,你們都沒發現!」老前人是非常注重儀容的,因為隔天要辦事,所以老前人就自己打理。後學再舉一個例子來說明老前人好學的心,新竹有一位書法小篆體寫的很好的曹老先生,他的作品是「字裡有畫,畫裡有字」,他送給老前人好幾幅小篆字體的作品,老前人看了曹老先生的作品後也興起學習小篆體的興趣,老前人就說:「曹老先生寫的這麼好,我也要來學一學。」然而小篆體的字型是不容易懂的,老前人就一個字一個字翻中文大辭典查然後再學習每一個字的筆法,這就是老前人好學精進的地方。除此之外,老前人在晚上睡覺前一定會再巡視一遍院子、廚房,看看燈有沒有關、瓦斯有沒有關,為什麼老前人會這樣做,因為老前人從小看母親這樣做,他學著做,就習慣了,老前人會做衣服也是小時候看媽媽做就學會,而我們也從小跟媽媽在一起,但媽媽會的我們未必會,而這也是老前人好學的地方。

老前人給我們一句話:「你不多學,怎麼幫助眾生。」老前人引用中庸裡的一句話「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老前人說:「當時孔老夫子大德,用這句話來勉勵比較駑鈍的人只要勤勞就能補拙,但是現在我們都在辦道,辦道就是要幫助眾生,你不學一次就會,就只有坐在那等著人家來幫助你,所以現在這句話要換個方式講『人家會一樣你要會十樣、百樣。』我們要精進才能幫助眾生。」老前人念念都是眾生,只要能幫助眾生的老前人就願意學,即使學習的過程很辛苦,為了眾生就是要學。老前人什麼都學所以什麼多會,並且老前人對所擔負的任何事都非常負責,老前人從住在醫院到回天元佛院大概一個月的期間,老前人不是只等著檢查,只要有點傳師來,老前人就會交代叮嚀,天元佛院以後的管理、仁愛之家以後的運作……等,老前人九十五年的一生認認真真過的非常充實,各位前賢是否有所感觸,我們是不是要精進。

「克勤克儉」老前人對自己該省則省,當別人需要幫助時卻慷慨解囊。老前人的襪子是補了又補一共補了三次,襪子的腳跟處容易破,剛到福山時老前人都是自己找顏色相近的布來補,後來後學跟老前人說:「您老,現在後學這麼多,就讓後學們來做,如果道親來這樣不好看。」老前人說:「好吧!」後來有一次有一雙襪子又破了,老前人要補第四次,後學就說:「您老,這一雙可以不要了!」老前人說:「還好好的,丟掉可惜!」因為老前人的襪子是到膝蓋的半統型,後學說:「這可以拿去給劉講師他們做工時穿。」老前人說:「他們要嗎?你去問問他們。」後來拿給劉講師他們穿破了以後才丟掉。又有一次要到美國,出們時,老前人站起來結果鞋子掉了,我們才看到老前人穿了一雙補過的襪子,後學說:「您老,今天要去美國。」老前人說:「去美國有啥關係!」後學說:「您老走路時或坐下來或像現在這樣站起來,鞋子掉下來,人家就會看見,人家會覺得您老在台灣道務這麼宏展,後學這麼多,怎麼會穿著一雙破襪子,後學們會沒面子。」老前人就去抽屜找襪子,不是找新的,而是找沒補過的兩雙帶去。

在民國八十一年有一次要到泰國去,整理行李時,老前人拿給後學一條繩子要後學帶著,後學問:「您老,辦道還要帶繩子做什麼?」老前人說:「別問,等一下就知道。」到了機場要托運行李時,老前人就叫後學把繩子拿出來,原來繩子是用來捆老前人的行李,老前人的行李非常簡單,只帶著兩套換洗衣物、一件大褂、兩件小褂,和盥洗用具,因為老前人行李箱的扣子扣不住,如果不用繩子捆住,在搬運過程中物品就會掉出來,不是沒有其他行李箱,前賢們都會買來福山,但老前人都捨不得用就放著,回來後,後學就跟老前人說:「您老,那個行李箱壞了,我們換一個好不好?」老前人說:「叫你帶條繩子就嫌麻煩,要我換新皮箱,好好的可以用怎麼可以換!」老前人非常愛惜物品,可以用的絕對不浪費。老前人襪子補三次,而用水也是一水三用,在洗手台放一個水桶,把乘起來的水用來拖地再用來澆花、澆菜,老前人說:「如果這樣做一年可以省下好多錢。」老前人紙張也是用很多次,在老前人的書桌旁有一個紙屑簍,專門放用過的紙,三才打掃房間時看到有半筒的紙,就拿去倒在廚房要用來起火,老前人叩完頭吃完飯回到房間看到筒子裡面的紙都倒光,老前人就會唸:「你看看誰又給我的紙倒光。」因為老前人常常寫書法,在毛筆上會沾上一點墨汁,用毛巾擦洗不掉又浪費水,所以就用已經用過很多次不能再用的紙來擦,最後再拿去廚房的灶要用來起火。

老前人對大家的愛不只限於道親,當時國語日報刊登了集集國小有一位叫朱小龍的小弟弟,因為父親過世母親是低能,又住在小茅草屋,屋前都是泥濘然後種點地瓜葉這樣吃,為了照顧媽媽和貼補學雜費,午睡時就到學校的廚房洗碗來貼補家用,老前人看到了這篇報導,覺得這小孩很不錯,就說:「哪天我們到埔里去看看他?」後來真的就帶著一些錢去到集集國小看那位小弟弟,老前人對他說:「好好唸書阿,將來為國家為人類做事,求學當中有什麼困難,打電話給爺爺,爺爺幫你。」又有一次在老前人百歲聖誕,雲林崇修堂也舉行了追思會,操持的點傳師唸了一篇老前人在民國八十一年寫給道場各大廟的一封信,信的內容寫著:「現屆年關,各處道親及環境不好的人家,我們當前人、點傳師們應當尊師尊佛規,往各道親及貧困家庭拜訪,如有困難我們即應幫助為要,望  大家辛苦一時  唯盼  順祝  道務宏展  大家平安。」由這一封短短幾個字的信,我們可以體會老前人對大家的愛不只限於道親,而是所有需要幫助的人,老前人一個人的能力有限,於是親自寫信到各道場各大廟請大家一起盡一份力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老前人也常常跟我們講到山下去看看有沒有需要幫助的人,或是報紙上刊登遭逢家庭變故、車禍、生病或是貧困而需要錢財救濟的,老前人就會拿著帳號和錢給後學,要後學去匯款幫助人家。老前人曾自己用毛筆寫下一幅對句,並且天天看,老前人寫著「惜衣惜食非為惜財乃惜福  求名求利但須求己莫求人」由此對句讓後學體悟到惜物乃是「敬天地」的最好表現,因為我們所用的所吃的都是經過天生地養,因此愛惜萬物、不浪費任何一項東西,就是敬天地最誠摯的表現。老前人在歸空前幾年曾說過:「你們盡說我惜福,那我把留下的這些福全留給你們大家。」一般人會留些錢財是要給兒孫,但老前人自己也有兒孫卻把這些福德留給我們大家,前賢所留下來的我們要承受,但還要再造福,才會用不盡。

老前人在世時和歸空後都不為名不為利也從不居功,都歸於上天和師尊師母大德。當時要申請一貫道總會時,張培成前人以及其他前人請老前人擔任理事長,老前人說:「我年紀大了,你們去做吧。」老前人從不去為名為利。八十二年六月,政府要頒發華夏一等獎章給道場,而這也是道場的第一面華夏一等獎章,老前人當時的領獎感言:「今天由我代表領獎,但這個獎不是我的而是師尊師母以及所有弟子為社會為人類為國家奉獻所得的,所有我們濟公活佛的弟子還要更加努力……」老前人創辦仁愛之家、信義育幼院,人家誇老前人說:「您真是一位大善人啊!」老前人說:「哪有!我們只是幫著師尊師母完成一點心願。」因為當時師尊師母在大陸已經有這樣的計畫,但礙於環境的不允許沒有完成,雖然師尊師母已經離開我們了,但老前人繼承了師尊師母的心願。老前人歸空後一直不接受果位,還是謙稱「白水老人」,有一次基礎組的前人帶著他們的後學到福山來,一參完駕這位前人就說:「我真是感佩韓道長啊!」後學問:「為什麼?」前人說:「現在是儒教收圓,韓道長真的是儒教的先師,連果位都是以儒教來取的阿!」所以「白水老人」就是給老前人最得體最高的果位。

「感念親恩」老前人常常說百善孝為先,我們修道、辦道如果不懂孝順父母,感恩於父母,那都白修、白辦。老前人給學生講課,特別提醒從小父母親都給我們吃好的、穿好的,照顧的無微不至,現在我們修道,如果不懂得孝順,那在修什麼道!老前人也一再提醒我們自己求道了,要回去渡父母親,現在不感覺求道和不求道有什麼差別,但是父母去世後就是天淵之別了。

老前人吃到好東西一定先想到父母親、師尊師母和我們大家,早期沒有開放進口,日本點傳師來到台灣都會親自帶又香又甜又好吃的日本蘋果和水蜜桃,獻完供,請下來然後切好,要請老前人吃,老前人看到第一眼就說:「好好的水果給切了,你知道這一口吃下去多少錢嗎?」為什麼老前人會這樣說,因為要留著送給道親來成全道親,後學們解釋日本點傳師的用心後,老前人就會說:「天恩師德,東西這麼好,爸爸媽媽從來也沒看過。」老前人從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時常感念父母親,看到別人照顧兒女想到當時自己小的時候父母親也是這樣細心呵護;看到別人照顧生病的兒女想到當時自己生病時,父母親也是這樣地用心照顧;看到別人的小孩上學時,想到當初父母親也希望自己的兒女成龍成鳳,在母親節和生日時老前人會在日記寫下心中對父母的懷念和感言〈可以在道範千秋以及白水老人箴言集中看到〉,在老前人民國六十六年五月份母親節的一篇日記中寫著「我來台灣已經二十九年〈從民國37年到66年〉,今日母親節想起父母在世時,為兒女受盡種種之苦難、艱辛難以枚舉,無母歿世至今四十六年,無父歿世三十一年,至今妻子兒女又陷於鐵幕音訊皆無,存歿不知,思及父母劬勞之恩,未報萬一,於今已老,形將入歿,上未報父母養育之恩,下未盡教養兒女之責,細想起來罪之甚也,所幸得聞天道,沾了天恩師德來到台灣了一點誓愿也可了一點罪過也。」,老前人所有的紀錄都是懷思、感恩然後反省,老前人感受到自己沒有盡到做兒女的責任也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但是在最後卻是強而有力,所幸得聞大道,可以藉著辦道了一點心願也可了一點罪過,藉著辦道可以報答天恩師德也可回報父母養育之恩。在生日當天〈農曆三月二十二日〉老前人幾乎足不出戶自己關在房間,如果有道親來也不見,中午有時也不吃,等到生日過後,從老前人臉上可以感受到他老的憂心,後學們問:「您老,怎麼生日那天都不出來?」老前人說:「我在想媽媽想爸爸。」一個八、九十歲的人在生日時想到父母的養育之恩,想到親恩未報,所以老前人就教我們,在我們生日時應該回家給父母叩頭〈雖然現在有的父母覺得我還建在就給我叩頭是不吉利,但老前人是要我們去感念父母的恩情以及對父母表達謝意〉,因為我們的生日是母親冒著多大的生命危險,父親是心中多少的等待和煎熬,所以在我們生日時應該到佛堂叩頭祈求老母保佑父母平安身體健康。

在民國八十三年老前人生日時又在日記上寫了一篇生日感言,內容寫著「三月二十二日,今日是本人建成,想起媽媽生我之時,今日下午申時降生,外祖母照顧,二十三日早晨即過河坐車逃奔外祖父鄉村,因八國聯軍打中國還在變亂之中,媽媽疼愛兒女受了千辛萬苦把兒女養大,今日想起令人痛心,子欲養而親不在,當初未盡孝心,今日悔恨已無極已矣,本人已至風燭殘年,只有立愿了愿以報天恩師德於萬一也。」老前人時時刻刻想著父母恩重如山怎麼去報答,老前人還是以立愿了愿、修道辦道以報答天恩師德以及父母的養育之恩。

「愿無終始」老前人辦道是無始無終畢其心力,老前人有一次這樣問我們:「你們回去後還要不要再來?」當時我們六個人都異口同聲說:「不要!」老前人說:「你們沒有慈悲心,我回去後還要再來,老師普渡三曹的重任是一萬零八百年,只有我們回去,天下蒼生還那麼多人沒有求道,你這樣忍心自己回去享受,太沒有慈悲心了。」老前人歸空後還是到處去顯化,聖德宮一位郝前人〈晉德大仙〉的後學叫林朝良,當時他懂一點國語於是幫晉德大仙做翻譯也是一位講師並且渡了很多人,後來不知是什麼原因沒有再接近道場,他不走道場使得很多人也跟著不走了,其他道親去找他也沒有用於是就放棄他了,老前人歸空當天還沒天亮,就到他的寢室床邊去敲他的床說:「都什麼時候了還在睡!」,天快亮他就騎著機車到八年多沒去的佛堂,剛好在佛堂遇到一位點傳師要到埔里,他就說:「我夢見老前人,老前人來叫我……」把情形描述一遍,因為他不知道老前人已經歸空,當點傳師流著眼跟他說:「老前人昨天在十二點多已經歸空了。」他就到佛堂跪在拜墊一直叩頭到爬不起來,後來他說:「我睡了八年多,人都已經把我放棄,但是老前人慈悲沒有放棄我還來叫醒我。」他自己後來也常常說:「哪有人一睡睡八年多?」這裡「睡覺」的意思就是沒有參加道場的參辦沒有了道心。

清水有一個劉慧英點傳師,有一次來到福山希望拿一些書要給紐西蘭的道親,整理後總共的行李有五箱,去到紐西蘭後丟了一箱,而且是他非常寶貴的資料,打電話到航空公司找了幾天還是沒有找到,到了第三天晚上,老前人去告訴他:「行李找到了,還不趕快去領!」隔天航空公司一上班,他打電話去問,航空公司人員說:「我們還沒通知你,怎麼知道行李已經找到了!」又有一位嘉義慈善堂李竹祥點傳師,他出國一定報備,一定出告反面,他說:「老前人很慈悲,連那邊的道親都可以感受。」有一次在外國的一個小莊開法會,有一位道親看到一位老人在法會現場走著,中午下課休息,道親跟操辭講師描述著,講師說:「長什麼模樣?」道親也說不清楚,後來拿老前人的照片給他看之後,道親就說:「就是他!我看到的就是他。」老前人還是一樣關心大家還是到法會現場去巡視,老前人曾說過:「如果我回理天,我還是閒不住。」因為老前人念念是眾生阿!所以老前人到處去顯化,到各地去幫忙去點醒眾生。

老前人怕我們認理不清,怕我們他歸空後就不修道辦道,因此在社頭有一個道親,他的爸爸是乩童,有一天半夜自己迷迷糊糊起來寫了十五個字「但須繼我志何須求我身  韓雨霖  期勉」,他兒子早上醒來看到桌上寫的字句,就問他爸爸:「你怎麼會寫這些字?」他爸爸說:「我也不清楚。」因為這位道親知道老前人歸空了,就拿到埔里去,老前人深怕我們認理不清,於是藉著這些話來告訴我們重要的是要繼承他老人家的志向、愿力,不要因這個肉身沒有了就退道。老前人說他還會再來,那我們是不是要去找像老前人的樣子?老前人告訴我們:「每一個人辦一段。」老前人會出生為張家男還是李家女,我們知道嗎?所以我們要去追隨的是老前人辦道的精神。

老前人一生說到做到、認真精進,辦道的精神是無始無終並且盡心盡力,所以才能創造出老前人一生的豐功偉業。現今,老前人的後學遍佈全世界,在老前人出殯的時候,來自世界三十九個國家各道場的道親代表,總共一萬多人,在往天元佛院的山路兩旁都跪滿了道親,大家都是發自內心的哀慟,好像比自己的父母親過世還要難過。在清明前後,從各處來的道親使得鮮花供果擺滿整個墓園,有道親回到福山掃墓,就說:「老前人的墓園比蔣公的還要莊嚴。」這是因為道親的真心付出以及老前人的大德所在才能顯現出墓園的莊嚴性。不只國內,國外道場各處都設立老前人紀念館,在泰國道場的一位汪志繼點傳師前幾年一直打電話到福山來,希望能夠把老前人的一頂帽子、一套衣服、一雙襪子、一雙鞋以及一枝柺杖給他們用來放置在老前人的紀念館以表達對老前人的追思與懷念。從這裡我們就可以體會出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的功成名就,也不在於所擁有的財富多寡,在於後人對他的懷念是否與日俱增。

老前人從二十世紀初走到二十世紀末〈西元1901 年出生到西元1995年歸空〉,一生的行誼是無法說盡的,因為老前人把道融入生活的一言一行當中,每一點每一滴都有我們值得闡述、讚許以及學習的地方,雖然無法一一詳細地描述,但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去體會老前人的用心,追隨老前人的志向,你的道心用了幾分,對老前人的那一份懷念有多少,就能體察出多少。講述老前人的行誼,第一是要我們飲水思源,再來則是讓我們從行誼當中反觀自身進而學習效法老前人的辦道精神─盡心盡力,修道精神─克己復禮,細微處也不鬆懈,這樣才不愧為老前人的後學。

打印